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锚定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奋斗目标,创新构建“一个目标”领航、“四个作用”聚力、“一个关键”赋能、“五大行动”增效的“一四一五”党建工作体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优势,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锚定“一个目标”,把准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如铁锚定航,如基石筑台。学校党委始终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导向,以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1224”发展战略为统领,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深融互促,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双提升”。
一是强化战略引领,擘画融合发展蓝图。以“全面构建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总体思路,将党建工作目标与“1224”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引领、战略驱动、全员参与”的发展模式。聚焦“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奋斗目标,将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等核心领域的规划,明确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学校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二是构建联动机制,夯实融合发展根基。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干部选拔激励机制、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巡察督查机制等协同发力的“1+4+N”党建工作机制矩阵,配套出台71项制度性成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基层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创新“四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纵向贯通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四级架构,横向联动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科研平台、学生社区等多元主体,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三是突出顶层设计,完善融合发展路径。以推进“一融双高”建设为牵引,制定《关于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念,聚焦“党建与教育教学、党建与学科建设、党建与科技创新、党建与人才集聚”四个方面推进深度融合。通过顶层设计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融合发展落地见效。
二、强化“四个作用”,筑牢高质量发展“桥头堡”
一是发挥二级党委“领航定向”作用。将党建工作纳入二级单位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实现“党建责任清单与业务责任清单”双落实。学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力、二级党委执行坚决、基层支部落实到位”的党建工作格局,18个二级党组织全部实现“党建品牌有特色、业务工作有亮点、融合发展有成效”。
二是激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学科建设中建立“支部建在学科上”攻坚机制,打造“双建双强”双轮驱动格局,支部书记牵头承担学科评估、平台申报等任务;在人才培养中建立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五导融合”育人机制,为学生党支部配备党建导师86名;在师德师风中建立“支部把关”机制,教师党支部全程参与师德考核、职称评审政治把关,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是突出党支部书记“双带双促”作用。学校党委始终将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核心抓手,通过能力提升、机制保障、示范带动三维发力,推动党支部书记既当好“党建工作带头人”,又做好“业务发展领头人”,实现“以党建引领业务、以业务检验党建成效”的“双促”目标。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通过“校内培育+校际交流+项目支持”模式,建设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6个,其中2个获批省级培育单位。
四是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枚党徽就是一份担当。学校党委积极搭建党员先锋岗、服务师生标兵、党员承诺践诺等载体平台,在国家一流专业与山东省高峰学科申报、高端学科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等重点攻坚任务中,广大党员主动领题破题,担当在前、奋斗在前、奉献在前,鲜艳的党旗在实干一线高高飘扬,党的组织优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5年来,学校获批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2个,入选14个国家高端外专项目,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干事创业好团队3支、青年创新团队57支,ESI全球前1%学科增至4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前1.43‰。
三、聚焦“一个关键”,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学校党委以“优考”为导向,坚持把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关键抓手和系统工程,着力从考核指标、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和结果运用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党建工作成效考核从“重过程”向“重实效”转变。
一是多维评价,破解“考不实”问题。采取“评”“述”“看”等多维评价方式确保考准考实。抓实上级“评”,按照知情度、关联度、责任度,由相关责任部门对考核对象进行总体评价,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用好同级“述”,结合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和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述职评议工作,将述职评议结果纳入党建工作成效考核总分,推动党建成效考核和党建述职评议同频共振。深化实地“看”,专项开展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专项督查工作,指出问题抓好整改,推动基层党建质效提升。
二是创新机制,破解“考不动”困境。实行“三查联动”,确保督查实效。专项督查由校党委领导班子带队,组建专班对18个二级党组织开展“体检式”督查,2024年实地督查发现问题160余项,整改率达100%;日常抽查聚焦“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规定动作,通过“线上纪实+线下验证”确保组织生活质量;分类评价避免“一刀切”,教学院部侧重学科贡献度,职能部门突出服务效能。
三是靶向指标,破解“考不准”难题。建立“底线+常规+创新”三维考核体系,底线管理实行零基赋负分,将意识形态风险、师德失范等10类情形纳入底线管理清单;常规工作实行百分制扣分,细化政治建设、组织功能、融合成效等28项指标,通过专项督查与述职评议结合评分;创新项目实行申报核查加分,对党建引领学科交叉、科研攻关所形成的高质量发展成果量化加分。
四、深化“五大行动”,夯实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一是开展“书记问效”行动。每季度定期召开二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例会,每年度对各二级党组织的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列席旁听和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专项督导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全面从严治党述责述廉评议工作,督导完成述职点评意见整改,实施二级党组织书记“领题攻坚”行动,二级党组织书记牵头聚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人才引育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累计立项“领题攻坚”项目90余项。
二是开展“提质强基”行动。抓好对标创建,一体构建“全国—全省—全校”三级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体系,分两批遴选确定70余个党组织作为校级“双创”培育创建单位并投入专项资金进行重点建设,获全国样板支部4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全国和全省团队各1个,省级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2个。创新开展“政治生日”祝福短信活动,每年度累计发送祝福短信4400余条。
三是开展“支部赋能”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实施院(系)党组织突破行动、“双带头人”引领突破行动,深化开展“当先锋、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常态化联络基层联系点工作体系。项目化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制定《关于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党的组织生活的通知》,每月发布组织生活指导意见。在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组创新设置党支部16个,使党支部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承载平台,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立功能型党组织,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