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青岛科技大学:构建“12356”党建工作体系,锻造“橡胶黄埔”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文章作者:青岛科技大学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消息来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两服务一引领”战略定位,依托“橡胶品格”特色底蕴,构建起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双融双促”为路径,通过“三个聚焦”精准发力、“五个强化”筑基固本,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实现“六大领域”整体跃升的“12356”党建工作体系,走出一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擦亮“中国橡胶工业黄埔”底色、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注入强劲红色动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凝心铸魂:一条主线贯穿,党建与业务深融互促

学校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治理体系。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议事规则,年均研究议题400余项,确保党委在重大办学决策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政主要负责人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和重大事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个别酝酿沟通机制,坚持每周召开校领导碰头会,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出台“院级党组织-党支部-党员”三级考评办法,将党建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综合考评、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推动党建责任层层落实。

深化机制创新,推动双向融合。将党建工作要求深度融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科学设置院级党组织党建考核指标,深化考核激励,确保党建考核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围绕“一融双高”确定书记主抓项目30项,解决问题86项,将突破项目完成情况纳入院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有针对性地在重大项目组设立党组织,建设8个党员先锋团队、指导30余个教工支部联合共建,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

突出示范引领,彰显融合成效。党建引领下的发展成效显著,党员教师在重大教学竞赛和科研项目中率先垂范、硕果累累,每年在教学、科研核心指标排名前30的教师中,党员占比超过70%。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多项关键指标取得历史性突破,党建与事业发展实现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二、精准发力:三个聚焦突破,树立标杆激发活力

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党建工作,学校党委精准锚定三大突破口。

聚焦思想引领,筑牢“定盘星”。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将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任务,构建“校党委—院级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四级联动学习机制。印发《中共青岛科技大学委员会党校工作实施办法》,打造党旗飘飘线上培训平台,持续开展“书记讲党课”,每年定期分层分类举办各类培训班,实现全覆盖。

聚焦“双创”培育,建强“先锋队”。构建“样板-标杆-示范”三级联动的双创培育体系,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培育单位开展创新实践,搭建交流平台。学校党委入选首批山东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3个学院党委入选省标杆院系,10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全省样板支部,2个团队获评“省干事创业好团队”,形成了“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集群效应。

聚焦“品牌”创建,打造“新名片”。深化党建品牌传承与创新,持续打造“总品牌统领方向、院级品牌彰显特色、支部特色落地实践”的“1+X+N”党建品牌矩阵格局,形成了“橡尚”“化合”“红心π”等27个院级党建品牌和245个支部工作法,党建持续赋能教学科研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固本培元:五个强化筑基,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宏伟的大厦,离不开坚实的基础。学校党委以“五个强化”为抓手,系统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根基。

制度运行“规范化”。持续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决策落实督办机制,对重大事项实行台账管理、销号落实。创新实施党建工作“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机制,构建起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工作体系。

基层组织“标准化”。压实院级党组织工作责任,通过签订责任书压实35项党建工作任务,加强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三年累计培育市校“五星支部”221个,深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线晋升”计划,将优秀支部书记纳入院系班子及学科带头人后备梯队,将40名高层次人才纳入学校“双带头人”储备库,持续健全“双带头人”培育长效机制。

先锋队伍“标杆化”。实施党务干部能力提升计划,选优配强30个院级党组织书记和40名组织员,创建45个党员先锋岗,持续开展“亮身份、践承诺、当先锋”活动。近三年,32名党员教师在全国、全省青教赛中获奖,207名党员教师指导学生获挑战杯等省级以上奖项,20人次获省市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先锋力量持续迸发而出。

理论研究“系统化”。发挥学校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推进党建工作研究基地建设,设立学校人文社科党建研究专项课题,形成“基础+创新+突破”的党建研究格局,近三年,共有70项党建课题获省市校立项,党建研究不断产出新成果,持续反哺实践创新。

载体阵地“多元化”。强化过程管理,创新载体手段,构建线上智慧平台驱动、线下实体覆盖支撑的党建综合服务体系,以校内办公自动化平台、智慧党建云平台为基础管理载体,对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党费(党建经费)申请、报销等多类型党务工作提供线上办理,年均累计访问次数约2万次。


四、融合赋能:“双融双促”见实效,党建引领六大领域协同跃升

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的成效最终要由高质量发展成果来检验。学校党委党建工作的实效,集中体现在学校事业发展“六大领域”的全面跃升上。

学科建设实现新跨越。学校化学、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列全国高校第23位、专利转让数列全国高校第37位,获批山东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因“政产学研融合”而闻名的“青科大模式”广受社会赞誉,通过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上市的公司增至9家。在橡胶、化工等特色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多项成果在重大工程中应用,彰显了服务国家战略的“科大担当”。

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创新“党建引领+人才工作”机制,实施“崂山学者”人才工程,近三年,新增博士点3个,引进全职院士1人,自主培养4名“长江系列”学者、1名国家优青等10余名国家级人才和30余名省部级人才,获市厅级以上表彰的教师中党员比例超80%,形成“党建引领聚合力、群贤毕至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内部治理达到新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体系,深化校院两级改革,推进“放管服”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建设,下放学院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形成分级负责、责权清晰、运行通畅,学校宏观管控、部门服务监督、学院自主运行的格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文化传承创新展现新气象。打造“书香科大”全民阅读品牌,搭建文化育人展台,创新表现形式,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端午诗会、音乐党课、“红色云展厅”进校园“十个一”系列活动,《先锋月报》年发稿量超过40万字,不断传承和发扬“科大精神”“橡胶品格”,学校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

产教融合结出新硕果。发挥橡胶化工特色优势,持续开展校地融合行动,建立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和科创飞地,聘任首席科学家、讲席教授、产业教授等,探索更开放灵活的高层次人才资源聚集机制。年均横纵向科研经费突破4亿元,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大动能”。

“一条主线”的清晰指引,到“六大领域”的丰硕成果,青岛科技大学党委通过“12356”党建工作体系的生动实践,将“橡胶黄埔”的优良传统与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深度融合。将党建“红色引擎”的强大动力,传递到办学治校的每一个链条,书写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  联系方式 :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和谐大道1号  邮政编码:341000  电子邮箱 :gmuzzb@126.con